华峰新材料:以创新驱动促跨越发展

文/王升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制造业如何实现升级?传统企业如何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成功突围,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华峰新材料公司在“四个共同”理念的指引下,大力实施以创新为驱动,助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近年来,在推行降本增效、清洁生产、装备自动化、精细化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每一个坚实的脚步,换来的都是企业的稳健发展。

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降成本,是企业应对市场的关键。

近年来,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用工荒等问题日益突显,对于传统制造型企业而言,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人口红利逐渐衰退等问题的持续发酵,华峰新材料公司“机器换人”已是如箭在弦。

“不创新就会被淘汰!”公司董事长尤金焕多次强调,这也是华峰新材料近十年来始终坚持创新的动力所在。走在厂区内,从覆盖整个厂区的原料管道架设,到各个工厂内随处可见的自动化设备,“机器换人”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公司的每个角落及每个员工心里。机器换人减少了人为接触的环节,提高生产质量,节约人工成本,同时保证了在生产旺季时,也能适应车间生产的各项需要。

新材料工厂DCS控制室内,一台台精密的液晶屏依次排列,工艺操作员接到指令后,只需选定生产配方,轻点鼠标,30余项预设定工艺参数便可一键自动生成,不但快捷方便,而且有效避免了手动出错的隐患。同时,过程真空同步采用自动化控制后,也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工厂自动化包装线上,一排排大型反应釜正连接着装备精良的机械设备,充氮、灌装、封装、贴标签……流水式作业全程无人工干预,轻轻一键,自动码垛机便伸出“铁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精准操作,整齐地将成品物料包码成堆;仓储中心门前,一排货车整齐地停放着,一辆辆叉车正“呼呼呼”地把一垛垛物料送上货车。一幕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就这样呈现在眼前。

“宁可损失千万产值,也不让一件不合格的产品出厂。”在公司质管部,高悬的鲜红条幅,敦促着每一位检验员全身心投入从原料的加工到成品的产出的质量检验。近年来,质管部以大型供应商为平台,以技术交流为契机,积极学习并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与做法,促进检测技术、手段与管理的提升。同时,通过以CNAS认可实验室为平台,深入推进实验室认可要领,顺利实现向质管角色的转变。当前,从2012年9月引进近红外在线检测系统,已完成超过数十种型号中间体的数据建模,通过大屏幕实时显示在线检测数据,实现对生产的全过程自动化监测。

创新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在印铁制罐工厂内,4条制罐流水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圆柱形的铁皮挨个进入流水线后一秒“变身”成了方形罐体。从原先车间的超过100名员工,到今天的人工不到80人,工人减少超过20%;但是产能却较比之前足足提高了40%以上。工厂通过自动化改造的同时也在提高生产条件和技术,不但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选择更具性价比的生产原料,以降低成本。通过“机器换人”,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不断创新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家”的感觉。

  招工难、用工紧缺等问题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多年来,华峰新材料通过积极推行人才兴企策略,多措并举将 “招工难”变成“不想走”。

用心待工人,把工人当成自己人,是华峰新材料的用人发展之道。在长期的实践中,公司确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定位,形成了适应企业发展的的用人理念和人才观。为了留住人才,公司建立了具有华峰特色的人才管理机制,制订了详细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安居和致富计划,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工资逐年提高,工作环境不断变好。在华峰新材料工作的每一位员工,除了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还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8小时工作制、上下班大巴车接送、设备齐全的专家楼和员工公寓、味道可口的食堂饭菜……公司还借助党工团组织,每年开展大量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让每一位员工深切感受到企业的温馨,也对华峰逐渐产生出一种归属感。

2011年4月28日,作为帮助困难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创新困难员工帮扶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公司“爱心超市”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发放“爱心购物卡”,定期开放营业的形式,五年多来,为300余名困难员工提供了生活便利。同时,工会建立公司困难职工档案,并且通过每年定期更新,推进了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拓宽了送温暖活动的领域,把送温暖工作从原来的季节型、松散型转向了现在的常态型和规范型。2015年6月29日,工会又从公司实际出发,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及筹备,在集团内率先成立“爱心银行”,为家庭经济困难、急需资金周转的员工提供小额无息贷款服务。目前,爱心银行已成功投入运作,自去年8月发放首笔员工贷款以来,已放贷三笔,合计30000余元。

华峰新材料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员工的支持,而在员工福利方面,除了为每个员工缴纳“五险一金”,逢年过节的福利和年终奖金更是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此外,公司通过开展青歌赛、职工运动会、“三创”竞赛、中秋晚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凝聚人心的同时,让员工们尽快融入华峰这个大家庭。公司决策者始终认为,员工是公司经营运行的根本,只有足够的待遇才能确保员工在工作中更加用心,从而提高人均效能。

在华峰有“家”的感觉,几乎成为公司全体员工的共识。以文化聚人、培养人,用文化提升管理,在华峰新材料公司已成为常态。每年,公司都会积极为技能突出的员工畅通技能、技术等级晋升通道,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职称评审,引导员工立足企业培训平台,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同时,积极搭建各种学习平台,建立轮岗学习、在岗培训、脱产深造等一系列学习方式,逐步推进建设学习型企业,从而将华峰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渗透到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中,达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目的。

传统企业的转型之路,核心力在于品牌。

品牌,不是一个便签。创立品牌,意味着要走上一条有质量、品质的发展之路。关于创牌,公司董事长尤金焕自信地给出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愿景:“未来全球聚氨酯领域要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响亮品牌:‘聚峰’!未来全世界都会知道一家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华峰’”!

传统企业在逆境中焕发生机,除了得益于企业决策层精准的市场把控外,更重要的是其对创树品牌的重视。“从开拓中低端市场到进军高端市场领域,意味着在这部分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将更为激烈,所以我们更要把好质量关,劣质产品坚决淘汰。”尤金焕认为,企业创牌是一个不断追求、争创品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永恒的过程。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内部管理,提升产品的质量竞争力。

对于华峰新材料而言,创牌成为公司发展的制胜法宝。多年来,公司坚持以质量树品牌,开展“诚敬做产品”活动,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研发部、生产工厂、质管部、销售公司等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强企”领导小组,从产品性能优化、原料品质保障、过程质量控制、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切实推进“质量强企”活动的开展实施。

为顺应全球新兴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华峰新材料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产业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开发功能性、差别化产品,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以客户满意为目标,持久地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全力打造享誉业界的“金字招牌”。

同时,公司积极创新挖掘潜在顾客、服务现有营销网络的新方法,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中的各种博览会,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开发阿里巴巴、慧聪网营销平台,参加聚氨酯行业展会,举办区域技术交流会等,在产品销售、企业形象展示、技术服务等方面均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一直以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努力创建行业领先、客户满意、群众公认的品牌形象,以品牌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持续和谐发展。公司积极参加各级品牌评比活动,主导产品先后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浙江名牌产品”,“聚峰”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创新发展促跨越。如今,“聚峰”牌产品远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聚氨酯鞋用树脂产品的代名词,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自己的定价权和话语权。而将 “聚峰”品牌创成国际品牌,将华峰打造成“国际一流的高品质的新材料供应商”这一全体华峰人共同的愿望,必将支撑着华峰新材料由成功的民营企业向卓越的现代企业转型和跨越!

     
© HTH(中国)官网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